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2010-04-10 港大法律學院教授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互諒互讓建立互信令民主發展走前一步

港大法律學院教授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互諒互讓建立互信令民主發展走前一步

標題由編輯所加

敬愛的蔡定劍教授:

    十分高興在上星期日在北京與你見面,雖然你正在養病,但你還是一如既往地爲了中國的法治和人權的事業,努力不懈地默默耕耘,通過寫文章、講學、進行學術研究、搞學術研討會、接受傳媒採訪等多方面的途徑,推動中國法制的進步,不怕艱難險阻,總之擇善固執、全力以赴。你的無私的奉獻、積極進取的精神、爲堅持信念而奮鬥的勇氣,對你身邊的人是有強大的感染力的,我自己就從你的榜樣之中,得到無限鼓舞,我覺得應該向你學習,從而更加投入、更加盡力地去做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你送給我你剛出版的新書《民主是一種現代生活》,也給我很大的啓發。你在書裏從多個角度論證民主的價值和重要性,你指出,在世界範圍內,“民主盛興才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奇迹”。你提到,“民主本身沒有國界,它可能最早産生於某個國家,但絕不是某個國家的專利。”你說:“溫家寶總理作爲中國領導人公開、正式承認民主是人類政治進步、制度文明的結果,是一種普世價值。”你提出不少證據證明,“民主制(已經)越來越成爲(在世界上)普適性的價值和制度並已經不可逆轉。”你又對民主作出定義,指出它“是一種治理結構”,“它要求國家領導人要經過公開、平等、自由、競爭的合法途徑選舉産生;它要求統治者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必須經過多數人的同意和符合多數人的利益;它要求公民依法享有充分自由,並有權廣泛參與社會和公共事務。”

    我知道你不但關心中國內地的民主建設,也不斷關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實施情況和香港在法治和民主方面的發展。我在北京給你的我的新書《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探索》,希望能幫助你更全面瞭解香港在回歸後的法治、人權和民主發展方面的局面。就香港的民主發展而言,未來幾個月將會是關鍵性的,因爲關於2012年香港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辦法的諮詢已經完成,特區政府將會在年中提出關於2012年的政改方案,在立法會付諸表決,並爭取三分之二的立法議員的支持。

    200512月,政府提出的關於200708年的政改方案就因爲得不到立法會三分之二的多數支持而被否決。今次的政改會不會歷史重演, 我們會不會重蹈覆轍,導致政制一再原地踏步,在民主發展的道路上裹足不前?如果是這樣的話,誰要對香港民主的停滯不前負上政治上和道義上的責任?我相信這些問題便是目前香港民主發展的最關鍵問題。

我認爲如果要好好處理這些問題,先要明白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民主進程的吊詭之處。就是即使特區政府提出一個從民主發展來看具有進步意義的方案,但如果泛民主派議員認爲它是不夠民主、不能滿足他們的民主訴求的話,這個方案仍會在立法會遭到否決。結果就是所謂原地踏步,在民主發展道路上停滯不前。換句話說,爲了爲市民爭取更多的民主,泛民主派批評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不夠民主,希望藉此與政府討價還價,但如果政府不能作出足夠的讓步,泛民主派又拒絕妥協,堅持行使他們的否決權的話,結果是他們一點民主進程也爭取不到。然後他們會說造成香港政制原地踏步的責任在於政府,政府則反駁說造成香港政制原地踏步的責任在於泛民主派或所謂反對派。本來通過互讓互諒、達成妥協,可以製造雙贏的局面,結果卻是雙輸或三輸,因爲香港市民才是最大的輸家,而政府和泛民主派則在市民面前互相推卸責任。

這樣的困局,正好反映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一個洞見。他對兩種倫理或道德評判標準予以區分,一種是“信念倫理”,一種是“責任倫理”。信念倫理主要看行爲人的動機、信念和理想是否高尚、是否純正,從而對他作出道德評價。責任倫理則更重視行爲人的所作所爲的實際效果和影響。韋伯指出,在政治生活中,責任倫理比信念倫理更加重要,政治家必須就其行爲的實際效果對人民、社會和歷史負責。如果把韋伯的這套思維應用到香港政治目前的情況,它給我們的啓發是,爲香港爭取民主的志士仁人,應該更加深入研究他們採用的策略的可能效果。我希望他們能考慮改變策略,腳踏實地、見步行步、一步一步地爭取香港在民主的道路上向前邁進,只要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較原有的選舉制度更加民主,更能體現廣大市民的普及和平等的參政權,便應該予以支持,而不應把這個方案與普選的路線圖和最終普選模式捆綁在一起,因爲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的決定,特區政府在處理2012年的選舉制度改革時根本無權同時處理路線圖和終極普選模式等問題。

如果泛民主派能通過這樣的策略調整來釋出善意,我希望特區政府和中央方面也能作出善意的回應,正式承認目前採用的功能組別選舉並不符合普選的普及和平等選舉權的要求,並承諾在2012年後開始予以改革。我衷心希望,在處理今次的政改方案時,各方能通過良性互動,開始嘗試合作,爲日後解決普選模式問題所必需的互動和協商建立互信的基礎。反過來說,缺乏這樣的互信,香港未來的民主進程將會荊棘滿途。

定劍兄,以上是我對於香港的民主發展的愚見,請你多多指教!

請保重身體,不要過勞。祝你早日康復,並再到香港訪問考察。


                                                 陳弘毅敬上
                                                 2010410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0-04-10&p=1085&e=106938&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