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2010-10-09 日本琉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準教授林泉忠── 解決釣魚島問題需要更大智慧

日本琉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準教授林泉忠── 解決釣魚島問題需要更大智慧

標題由標題所加 

親愛的爸爸:

您好嗎?自從您走之後,這幾年都很少有機會坐下來,好好地向您報告近況,雖然您可能也知道我在做什麽。這次香港電臺給我這樣的機會,用家書的形式,同您分享這一個和我這二十幾年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日本。

記憶中從來未和您談過有關日本的東西,可能你走的時候,我還小,因此也不知道您怎麽看日本。不過,“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你才出生沒多久。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你又出生於貧窮家庭,因此那時生活有多拮据,並不難相像。恐怕您這一代的中國人對日本大多沒有好印象。

你走之後的第五年,也就是在“六四”發生前兩個月,我隻身去了日本留學,從此和日本結下不解之緣。我在日本總共居住超過十四年。我常常想,如果您知道我去了日本,不知道會怎麽想。

八年前,我終於讀完十幾年的書,從東京大學拿到學位,隨即去了沖繩教書。沖繩就是位於最近閙得沸沸揚揚的釣魚台附近的地方。前晚,我剛從波士頓趕回沖繩開學,來接機的偉臻也講述了這幾天釣魚台風波的影響。

前些天,從報紙上了解到日本十八個城市同時舉行針對中國的抗議遊行,真的,在日本住了這麽多年,還沒聼過這麽大規模的“反中”遊行。雖然主辦單位都是些“右翼”團體,但是報道也說有不少年輕人參加。《讀賣新聞》剛出爐的民意調查,說認爲“中國是不值得信賴的國家”的日本國民高達百分之八十四,這個數字比中日關係最差的2005年還要高很多。

昨天,一位内地的讀者來信問我在這起釣魚台風波中,到底中國是不是贏家?我說:沒錯,日本最後還是屈服於中國的壓力放了船長,表面上中國是贏了。可是,事件也令到日本同國際社會,對以經濟為後盾的“中國崛起”產生更大的戒心,不單止令到對中國比較友好的民主黨政府一下子倒向美國,亦使到日本民衆也更不信任中國,不喜歡中國人。

這位讀者還問我,我們的做法是否也有值得反省和斟酌的地方。我的答案是:有。我們去做一件事情,亦要講效果,不是認爲自己有道理就可以,外交上更是這樣。

我認爲這次中國在應對釣魚台風波中,值得反省的地方有兩點。

第一,不應該放出禁止稀土輸出日本的傳聞。這或許是有心人故意放出的訊息,雖然中國政府否定了這樣的做法。其實,兩國交惡,取消高層訪問和幾筆交易,是很常見的。然而,如果禁止稀土輸日成爲事實,那會對日本經濟命脈造成致命的傷害,除非兩國關係到了要絕交的階段,否則這種傳聞會造成中國“財大氣粗”“仗勢淩人”的印象,也不容易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

第二,中國政府在日本放人後要求日本賠償、道歉,此擧並不明智。沒錯,從中國的立場而言,如此要求有其合理性。但是對日本政治和社會有所了解的人,會知道這是辦不到的事情。民主黨在釋放船長的問題上,已經備受在野黨的猛烈攻擊和輿論的不斷質疑,加上站在維護“釣魚台是日本領土”的立場,菅直人政府是不可能向中方賠償、道歉的。結果,反而令到中國政府難下台。

維護領土主權,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有效應對,需要講求手段,有時也要懂得“見好就收”。鄧小平說過解決釣魚台問題要留給更有智慧的下一代,問題是作爲下一代的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

領土問題最容易刺激民族主義情緒,這次釣魚台問題不單止衝擊中日外交,也刺激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仇視心理,不利於中日在其它方面發展友好關係。同時,中日交惡,也使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日本人感到十分尷尬。

2005年中日因“歷史問題”交惡,中國各地發生大規模的反日模遊行,部分群衆破壞日本領事館、砸爛日本汽車和日本餐館的行爲,透過傳媒不斷渲染,使本來有理的中方得不到世界輿論的支持。有一次在我演講後,一位日本老先生對我說,我過去很喜歡中國,但是我現在不喜歡了。

確實,中日友好,談何容易。求同存異,避免衝突,仍然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本道理。

今後,我依然會為中日友好繼續努力,不會讓您失望,請您放心,也請您保重。


泉忠敬於寧靜的沖繩
二零一零年十月九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