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2010-12-11 香港輪椅劍擊運動員----余翠怡

香港輪椅劍擊運動員----余翠怡
 
穎賢:
 
你的新工作環境如何?和你新同事相處融洽嗎?不經不覺,我們都認識九年了。一班中學同學,轉眼間都大學畢業好幾年,各有各忙,大家都很少聯繫,唯獨是與你還是如此「老友」。
 
還記得中學時你對我的第一個印象嗎?一個拿拐杖在午飯時候在操場打羽毛球的學生。那時候你還不知道我是個傷殘人士,還以為我是在暑假貪玩受傷呢。
到零二年我在斧山遠南運動會取得獎牌回來,經傳媒的報導,你才知道我是運動員呢。那時,你大概沒有想像到,原來傷殘人士也可以參與運動。你還說,以前你都不喜歡運動,就是認識了我後,不但對傷殘人士改觀了,更開始喜歡運動,記得我們在暑假時,天天去游泳,打羽毛球嗎?那些日子真的很值得懷念啊~
 
在你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時,我也積極為十二月十二在廣州舉行的亞殘運備戰。亞殘運是一個大型綜合運動會,讓來自亞洲四十五個國家及地區,超過三千名運動員競逐十九個項目的獎牌。還記得零八年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兩個奧運,同樣精彩」,今屆亞殘運亦會源用廣州亞運會的場地,選手村等設施,到時候比賽一定很精彩。
 
今屆亞殘運在廣州舉行,對我們來說,也可以說是半個主場,廣州是說粵語的,而且那麼近,家人都可以來到看我們比賽,的確分外有親切感的,我想,到時候,我們香港隊一定會有好成績。
 
你問我為什麼我們香港的傷殘人士運動成績這樣好,我想,是因為我們有很好的訓練安排及各方面的支援吧。體院提供了很完善的支援給我們,而我們的協會及政府亦給予我們很多資源,讓我們可以參與海外比賽及訓練。不過,我知道有些隊伍卻沒有固定的訓練場地,大部份傷殘運動隊伍都係租用十八區康文署場地進行訓練,每次開始訓練前,都要搬運器材,準備場地,每次都要花上數十分鐘,而且訓練完畢後,又要收拾場地交還康文署,結果三小時的訓練,實則只有兩小時三十分,對運動員的訓練,確是造成影響呢。希望將來政府或有關部門可以提供更多資源,讓我們可以全力參與運動。
 
其實近幾年,政府經常提倡傷健共融,鼓勵傷殘人士投入社會,而社區內很多公共場所亦設有無障礙設施,不過,有些較為老化的社區內設施卻不太適合傷殘人士使用,記得我們以前去公共游泳池,從更衣室到游泳池要上樓梯嗎?還好我是用義肢,要是我是輪椅使用者,可能我要到路途比較遠的游泳池才有無障礙設施了。
希望政府可以改善一下吧。
 
其實傷殘運動員能夠參與運動,在比賽中得到好成績,是經過很多艱辛的,他們不但要克服身體的障礙,更要透過不斷的訓練,才有今天的成績。當然,在我們背後,亦有很多支持我們的人。不過,香港的傳媒就好像對傷殘運動員關注比較少了,每一次出外比賽,電視,報紙都很少報導。好像前幾天,有位朋友還問我,是否已經參加完亞殘運回來呢!其實,我認為香港的傳媒應該多點關注香港運動員,因為,我們都是香港驕傲啊!
 
還記得零九年我們一起去看東亞運壁球比賽嗎?看到我們的「壁球小旋風」趙詠賢在比賽中過關斬將,與隊友互相合作,到最後取得勝利,真的很激動呢!而且當天場內坐無虛席,整個氣氛非常熱烈,在主場比賽,有這麼多人支持自己,比賽信心也大增啊!我也很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香港參加大型運動會,因為作為運動員,可以代表自己的國家或地區比賽,已經是很難得的事,如果可以在自己出生及成長的地方比賽,更會是畢生難忘。
 
剛剛結束的廣州亞運會,香港隊取得歷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在電視上看到他們比賽一刻,我也非常興奮,亦非常期待亞殘運的來臨。我認為,每一個運動員,無論是得獎與否或健全與否,他們都是經歷過艱辛的訓練,才能踏上比賽台上,所以我希望香港的市民也可以支持我們傷殘運動員。有你們的支持,我相信我們香港隊一定會全力以赴,增取佳績。
 
你也要為我收集剪報啊!
 
朋友
翠怡上
2010年12月11日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0-12-11&p=1085&e=124445&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