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2011-01-29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教授葉兆輝-----八十後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教授葉兆輝-----八十後
 
香港家書:
 
Joanna生日快樂,二十一歲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上星期的生日會中,見到你的一班同學和朋友,你們分享游泳隊的樂趣,趕功課的辛苦,未來工作的期盼, 對現時社會情況和政府的表現的不滿,都是你們的討論內容。你們對生活的熱愛,在辛苦中享受,你們真是長大了,爸媽都感到十分欣慰。
 
當你知道我要為中央政策組要做八十後的研究時,你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意見,令我不會從六十後去理解八十後的問題,使我明白現在年青人社會網絡的模式,你們在facebook建立的群組, 分享很多生活的相片,和彼此互相打氣的說話, 實在厲害, 還有很多網上語言的簡寫, 是爸媽未能完全了解。你們在網絡築起了生活和溝通的平台,雖然我未必完全同意,但也學曉接受,和盡量改變自己, 希望與你們建立更多溝通的機會, 因為溝通對建立一個良好家庭關係十分重要。請你幫忙勸弟弟在facebook邀請我成為他的朋友,因為他不肯接受我的邀請。
 
你更指出,若單以年代分界,你是九十後, 不是八十後,但你我都清楚,八十和九十後只是一個名稱而言,重要的是你們希望能表達意見和真正參與,你可以出國留學, 但選擇留下, 你對香港有感情,對前途有願景, 對政府的表現是有期望的, 你對貧富懸殊和社會不公義, 有很大的反應。相信這些家中的DNA
 
你所讀的科目,是言語及聽覺科學,改善人的語言能力和聽覺,怎樣清楚的用言語表達自己和懂得聆聽, 減少無謂的誤解。實在很有意思, 這也是你自己的選擇, 香港整體來說,政府與市民,家庭, 朋友的溝通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除了方法和技巧外,更需要的是誠意。
 
一年半之後, 你就會畢業,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 言語與聽覺的問題將會不斷增加, 相信你所學習的必能一展所長。香港要建立一個知識型的社會, 人才和專業知識發展一定不能缺少. 雖然社會流動性情況大不如前, 但仍然存在,機會是給予有準備的人, 希望你能準備好自己, 把握每一個機會,接受未來挑戰,
 
上星期我去了新加坡參觀當地教育局舉辦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工作坊。他們十分關心學生心理和精神健康, 根據本地的研究香港年青人的自殺率有上升的趨勢, 過份著重學生學科的表現, 忽略精神健康培養,  可能賠上更大的代價。新加坡政府有很大的危機感,雖然失業率維持低水平,人民生活都算安穩,但他們在任何時間都作好準備(be prepared)面對所有突發的事件,正是居安思危的表現。
Joanna, 在未來的日子,你要有心理準備,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一定不斷惡化,住屋問題未能解決, 政府的房屋政制都與市民大眾意願背道而馳; 天水圍領會商場菜價可以貴過灣仔街市等, 都是結構問題;  合約員工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怎能期望高質素的服務, 連鎖店進佔商場, 將個体戶迫遷, 破壞了社區的人物脈絡, 使到人與人之間關係只基於貨品的交易, 社區牧鄰關係不能健康地建立,, 表面上經濟活動增加收益, 實際上陪上更大的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 香港人心靈上的安全網不斷被蠶食, 折毀,  壓力不斷增加正是原因之一.    政府今年盈餘 700億,卻有三十多萬人的工資每月在六千元以下. 利益集團儘力維持現狀、確保本身利益. 但對社會的民怨和氣氛,若再不聞不問,那麼怎樣建立一個和諧的香港,
 
Joanna, 香港需要建立一個糸統, 維持良好的管治, 和有效的問責機制, 香港要在2017 才有普選,那時你和弟妹到可以行使投票權, 選出合你們心意的特首; 但在2012 的選舉, 我們只可以寄望那1200個選委能本著良心投票, 為我們選出一個有承擔和有能力的人仕去領導香港. 我也擔心明年的特首候選人只關心那1200個選委的意向,忽略了廣大的民眾的心願。若果如此,  相信不單止你們年青人甚至全港市民不滿情緒只會繼續增加。
香港要人盡其才、地盡其利和物盡其用,才能使生生不息。香港需要定位, 年青人需要處理身份的認同和增加對中國的認識, 這過程會有矛盾與衝突,但這是成長過程必然經歷的痛苦,最後必須要用一個全新的自我生活, 為香港, 中國和全球的發展作出貢獻. 現在香港整個社會浪費了很多保貴的時間, 不斷內耗, 我們看到周圍鄰近地方不斷發展,我們還是原地踏步,實在有點欷歔.
 
最後 我想分享2007年在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世紀校園槍擊事件作為結語。當時美籍南韓學生趙承熙槍殺了三十二人,但校方為學生舉辦悼念活動時,卻有三十三個位置,而最後一個便是趙承熙而設的。根據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分享,悼念者在趙承熙紀念冊寫下的不是一些挑釁和仇恨的說話,而是對他生前時的鬱結和不幸, 未能及早關心和提供幫助, 深表同情。只有祝福, 沒有咒詛, 相信這是香港社會所缺乏的同理心(empathy)和包容性(inclusive)。共勉之.
 父親
葉兆輝
 2011-01-2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