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2010-05-15 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本港欠缺精神健康政策

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本港欠缺精神健康政策

標題由編輯所加
佛洛依登堡格先生:

勿勿一別,不覺經年,還記得在你馬菲士田路大宅花園喝茶的情景。當時你說,要將精神治療社區化,就必需要打開社區的大門,重點是要做公眾精神健康教育,讓每一個市民都認識甚麼是精神病,如何與他們相處,只有這樣才能夠消除他們的歧視恐懼,對精神病人更關顧和接受。最近香港發生了一件事,一名精神病人在社區內斬死了兩個人和傷了三個人,這件事引起的迴響令我相當擔心。有些人立即說要不願再居住在那條屋邨,要申請調遷;很多市民說很恐懼,甚至有人說要將嚴重的精神病人關起來;有些議員更說根本就不適合在人煙稠密的地方推行精神病復康計劃。這些說話正正反映市民對精神病不認識,他們的不認識令他們感到恐懼,亦因此我無法睡好,於是拿起筆寫信給你。

我找回存起來的文件,讀了一整夜,發現有幾個特點。很多研究都說精神病人不是特別暴力,比起常人他們的暴力情況是差不多;精神病人更有可能成為暴力的受害者,有些研究指有三成的精神病人曾受欺凌。至於精神病人會否對社區造成傷害,甚至是威脅到一般市民的安全呢?很多研究的都指出是不會的。大多數的暴力事件例如嚴重傷人、兇殺事件,行兇者多是常人,舉例說,在香港,警務處曾在1988年作出統計,當年發生了6591宗嚴重傷人案例,只有六宗是精神病人所為,即佔0.09%;當年有71宗兇殺案,只有兩名被告證實患上精神病,只有2.8%。由此可見,大多數暴力事件的參與者都是正常人,精神病患者參與其中只是極少數。這些數字雖然距今20多年,但我相信變化與現在相距不大,亦與國外研究接近。

我忽然記得在你花園喝茶時你說過,英國平均每年有50-55人是被精神病相關者殺害,但同年卻有3500人以上死於交通意外,而精神病大概只佔人口的百分之三,是極少數,所以精神病人涉及在嚴重暴力罪行就更少見。你曾因此作推論,在街上散步遭雷擊中而死的機會,與被精神病患者襲擊而死的機會是差不多的。

為甚麼一個風險這樣小的問題會引起這樣大的公眾恐慌呢?我想可能是因為缺乏精神健康教育,對精神病不認識所致。另一方面,電影每每把精神病患者塑造得非常之暴力,加上新聞媒介對精神病人的報導偏向負面,譬如把牽涉到精神病患者的暴力事件放在頭版大篇幅報導,予人震憾感覺。其實,我們讀報時應該有一點智慧,罕有才有新聞價值,經常出現的新聞一定不會放於頭版。

暴力事件為個人、家庭及社區帶來很大的痛苦和傷害,我們應該盡所有能力去減少,我相信如果一個病人在社區內得到接受和關懷,以及有很好的支援,無論在復康和治療均得到很好的照顧,亦將會大大減少精神病患者涉及的暴力事件。

政府近年就精神病科服務投放資源,譬如設立個案經理、一站式社區精神健康中心,我相信這都有助提供更足夠的支援給在社區接受治療的精神病康復者,但是我覺得資源還未足夠。要照顧所有在社區的精神病康復者,政府可能要投放更多的資源才行。今時今日,如果我們和一些高收入地區比較,我們用於精神治療的資源未免顯得寒酸。舉例來說,香港投放於精神治療的錢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0.25,相反,在歐美先進地區,則達到百分之0.81.2,即是說我們只及別人的三份之一至四份之一的資源。再看精神科醫生,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只有二百多名,加上正在受訓中的醫生才有三百多名,但我們要照顧七百萬人口,即一個精神科醫生要照顧三萬五千個人口,在你工作的英國,一個精神科醫生只要照顧七千至一萬的人口,無論是看病的時間、與病人傾談的時間、每次覆診的時間和病人輪候的時間都要好得多,治療環境亦理想得多。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醫務社工,我們均欠缺,服務是危機式進行,那裏有事就先處理那裏,這種發展並不健康,最後錢可能用多了,卻效果卻未如預期。

我覺得有需要成立一個精神健康政策,有政策就可以指導錢如何用,指導如何發展適應本港社區的治療,指導如何訓練員工,以及如何進行公共精神健康教育。我相信透過教育,可以令人認識精神病,更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亦可消除歧視。我相信一個好的精神健康政策必需要有不同人的參與才能成功,病人、家屬、前線員工、專家,才會有代表性,才能做到一些適設符合市民、病人、家屬各方面要求的政策。

佛洛依登堡格先生,雀鳥在窗外鳴叫,天色已泛白,我亦要更衣上班。知道你六月會來香港,屆時再詳談精神科服務該如何發展。

                                                                                                                                     你的朋友
                                                                                                                                    曾繁光
2010515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0-05-15&p=1085&e=108586&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