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2010-10-30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應取消成立關愛基金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應取消成立關愛基金
** 標題由編輯所加

見章兄:

今年施政報告發表前,特首揚言,報告將以縮窄貧富差距、扶貧和安老等民生議題為重點,所以施政報告發表當日,我一早伏在收音機前,細心聆聽報告的內容。

當我聽到特首談到如何處理貧富差距及如何推行扶貧措施時,我確實感到十分興,好似增加清貧學生的書簿津貼等,都是關注團體多年來要求政府做的,今天最終落實。

不過,後來細讀施政報告中有關扶貧建議時,我逐漸感到失望,甚至有點迷惘。扶貧措施方面,最使公眾觸目的,是政府提出設立「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並在保障制度以外,成立「關愛基金」。這兩項建議確實令市民一新耳目,因這樣的計劃,過去不會得到官員的接納,不會成為扶貧的重要措施。

關於交通津貼計劃,政府要到年底才有具體內容,我不在這裏和你談了,但因「關愛基金」提出後,評論對基金都有意見,我也想和你談談我的看法。

特首提出「關愛基金」,但沒有解釋基金的目的和作用,只說根據其他發達社會的經驗,民間和商界積極參與扶貧十分重要,也可以體現共同承擔的理念。至於基金要做的事,特首只有一句:「就是為基層市民提供綜緩計劃不能提供的多方面支援。」

這多方面的支援是甚麼?沒有詳細解釋!其後,政務司司長作為基金的未來主席發表了一篇文章,但他只列出了基金運作時的六點原則,這些原則十分概括,在具體援助項目,他只舉例說,包括需要特殊藥物、食物援助的市民。

但政府為什麼要成立「關愛基金」?是承認現有社會保障制度有不足嗎?還是想商界多作捐獻嗎?基金成立的目的既不明,近日引起公眾許多可能與事實不符的揣測。無論如何,「關愛基金」未成立,現在已蒙上各種污點。

基金第二個問題是,連基金要幫助甚麼人也模糊不清。施政報告說政府聽取各界意見後方會提出具體方案,這樣太兒戲了。如果基金只有數億元,這樣做還說得過去,但現在要籌募一百億元,其中五十億更是由政府拿出來的。

過往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就是數億元,如果說不清楚目的,或誰人會受惠,立法會若批款定遭受市民譴責。所以,我看政府要富商各捐幾億元並不困難,要得到立法會的認同就不容易。

除了目的不明、受惠者不清之外,我看「關愛基金」的最大弊點,是背後欠缺完整的理念。一百億不是小數目,政府在成立基金之前應想清楚,如基金是如何與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互相配合、相輔相成。這樣,基金才能成為對弱勢社群的關愛,不至淪為有錢人對窮人的施捨,我覺得這是不能接受的。

明顯地,以香港現有情況,政府要硬推「關愛基金」是行不通的,也不會得到市民歡迎,只會成為怪物,為人詬病。

唯今之計,我建議取消成立「關愛基金」的想法,但仍拿出五十億元,協助那些申請不到綜緩的貧困市民。在策發會上,我曾提到有十萬八萬長者,因有些少積蓄或與家人同住而得不到綜緩,他們生活困苦,十分需要幫助。政府可以拿出五十億元幫助他們。此外,政府仍應鼓勵商家捐獻,如注資入兒童發展基金。基金成立兩、三年,現時受惠兒童只有數千人,如商界能多捐獻,就能幫助二三十萬貧窮家庭的孩子。

總括而言,商界與政府混在一起,事情不好辦,各做自己應做的事,政府扶貧,商界拿出資源協助未能受現有社會保障制度幫助的人,成效就會顯著。


永新
二○一○年十月三十日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0-10-30&p=1085&e=120191&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