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2011-05-07 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 - 政府應引入負入息稅

志明同學:

    不經不覺,你們一家人已經移民美國五年,最近的生活情況怎樣?美國的經濟是否較之前一兩年有明顯改善?

    相信你們都會留意到香港的新聞,過去一個月,港鐵、九巴、渡輪、的士和電車先後宣佈加價,令人擔心公共交通收費上升,會加劇通脹,增加市民的生活負擔。

我同意對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市民來說,交通費的負擔頗大。但我個人以為,最近一兩年香港物價上升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由於公共交通收費上升,而是受到外圍經濟所拖累。

    你也知道,二零零八年九月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佈破產,觸發全球金融海嘯,樓價股價大跌。美國聯儲局為了挽救經濟,避免陷入嚴重衰退,大幅度調低短期息率至接近零息的水平。聯儲局又推行貨幣量化寬鬆政策,變相大量印鈔,在市場上吸納債劵,將息率推低。

    當時市場已經預期,聯儲局大量印鈔和實行低息政策,會令美元大幅貶值,刺激全球資產價格和商品上升,製造新一輪的資產泡沫和通脹。果然不出所料,過去一年多,世界各地的物價都普遍上升,香港的整體消費物價與一年前比較,上升了百分之四點六,而且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近幾個月通脹升溫,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電費、燃料費及租金上升所引致,交通費的升幅相對較低。展望未來幾個月,由於正式實施最低工資條例,餐飲、零售及物業管理等行業,會透過加價和加管理費,去抵銷工資成本的上升,將進一步推高通脹率。

    香港大部份的生活必需品都要倚賴進口,美元疲弱,人民幣升值,油價上升,令進口的食品和燃料價格上升,帶來所謂輸入通脹。過去幾年,本地私人住宅落成量大跌,樓宇供應量不足,帶動樓價和租金大幅上調,加重市民住屋方面的負擔。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無法透過貨幣升值,或者調高息率去對抗通脹,避免出現資產泡沫的情況,這亦是我們實行聯繫匯率要付出的代價。但面對通脹升溫,特區政府仍然可以透過一些財政政策,去紓解市民的通脹壓力,避免通脹進一步惡化。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建議提供電費補貼、寬免差餉及代繳公屋租金,這些措施有助短期內降低消費物價指數。另外過去一年多,政府不時推出針對樓宇炒賣的措施,恢復定期拍賣土地,希望能夠遏止樓價及租金繼續大幅上升。但在短期供應不足和低息環境下,過去這些措施的成效都十分有限。

    事實上,過去幾年,特區政府都因應通脹升溫和金融海嘯,推出過不少利民紓困的措施。但這些措施往往不能夠幫助那些自力更生、租住私樓、不領取綜援的低收入家庭。近一兩年,社會上有聲音認為政府不應該將扶貧的責任推卸給商界或者僱主,應該透過稅收政策,引入負入息稅或者工資補貼制度,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紓解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

    經濟學者相信,溫和的通脹和樓宇價格穩定上升,係有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這總好過經濟陷入通縮和樓價不斷下滑,製造大量負資產家庭。但我們一定要避免通脹失控,樓價飈升到完全脫離市民負擔能力的水平,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即使今屆政府的任期只餘下一年多,也不應對通脹和樓市泡沫化的問題掉以輕心。

    志明同學,我實在非常感激你過去多年一直支持我在不同媒體發表意見,評論經濟及公共事務。你清楚知道我是衷心希望社會能夠均衡發展,政府施政不會偏袒個別階層或者財團的利益。雖然我很快就會離開理工大學,放下學者的身份,但若果有機會,我依然會公開發表意見,反映普羅市民的心聲。

我知道你們一家依然很關心香港的發展,盼望你們繼續祝福這個城市,在經濟和政治發展方面能夠找到出路,不要繼續停滯不前。

                                                                                                      同學

                                                                                                                   林本利上

                                                                                                             二零一一年五月七日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1-05-07&p=1085&e=139760&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