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4日星期六

【階段三】技巧:《IES基本步(12之5)﹕寫好報告 五大要求》

文章日期:2011年5月12日

http://life.mingpao.com/cfm/probe3.cfm?File=20110512/probe01/gfk1.txt

【明報專訊】轉眼間,第一屆的新高中課程已開展了超過一半,同學的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工作,相信都已踏入第二階段,甚或一些起步較早的同學,或者現在已手握大量相關資料,準備撰寫第三階段的探究分析報告。

未來數星期,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的老師,將與大家分享一些撰寫文字研究報告的心得。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讓我們在開筆撰寫報告前,先了解考評局要求學校老師如何評核同學的報告。

考評局眼中好報告
以下是考評局在通識教育科《校本評核教師手冊》*中,對階段三課業高分表現(7-9分)的描述﹕
  • 分析資料的方法恰當,並能得出重要的探究結果
  • 從多個角度分析和展示與議題相關的結果
  • 能提供與議題相關且具洞察力的見解、觀點和/或意見,並輔以有力的論據
  • 建立結構精密的架構,以展示探究過程及結果
  • 在探究和尋找啟迪過程中,顯示高度反思能力
因此,一份高水平的探究報告,需要包含上述五項元素。如何能展示上述五項探究的內容及能力,以下引用考評局的樣本習作探究題目供討論﹕

「探討設海下灣成為海岸公園和建立海洋生物中心,在何等程度上達到保護及保育的目的?」

首先,解答上述探究問題,同學早已在第二階段時,透過不同的方法,例如實地觀察、文獻蒐集、訪問、問卷等等,找到好一些相關資料。但是,如何將這些繁雜的資料,加以分類分析處理,從而得出重要的探究結果是至關重要的。

顯示多角度分析能力
就以上的問題為例,海下灣能否得到保護和保育,其中可能與設立海岸公園後的訪客量有關。於是,同學在實地考察或蒐集文獻時,有否找到這些數據?如何從這些數據,分析人流對生態保育的影響,這正是展示同學分析資料及得出重要結果能力的機會。

有力論據支持立場
當然,遊人多了,並非必然不利保育;假若海岸公園及海洋生物中心能提供充分的知識及指引,又向遊人進行有感染力的環境教育,並同時嚴格執行環保規例,都是有利保育的。如果同學能考慮到上述論點,則能展示多角度的分析能力;同時,如能引用當地工作人員長時間的觀察與及專業知識作根據,以及同學實地考察所見的事實,例如遊人不同的行為等等,都可以成為有力的論據,去支持同學所持的觀點及立場。

反思資料有否偏頗
不過,假若同學發覺海岸公園負責機構的人員,只對公園的保育作用全面讚好時,又會否反思這些資料有否偏頗?同學會否因其而「報喜不報憂」,多找不同的環保團體及人士的評論,才作出最終的結論。

最後,如何清晰而有系統地將這些探究過程與結果展示出來,令讀者容易理解,亦是非常重要。至於一篇報告要有怎樣的章節及框架,才能有系統地展示如此豐富的探究內容,就留待下一章與同學分享。

*參考資料﹕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著,《香港中學文憑試2012通識教育校本評核教師手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