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

2012-01-28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

 
見章同學:

40年前,你大學畢業後,在聯合國總部找到即時傳譯的工作,從此以後,你便在美國定居。每次你回來香港探親,我們都有談到在外地居住及國籍身份的問題。所以,我也很想和你談談近日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觸發的爭議,及香港政府在人口政策上所持的立場和態度。

2003年開始,內地居民准許以個人身份來港旅遊,俗稱「自由行」。自此以後,內地居民來港的人數和次數驟增,造成一股內地婦女來港產子的潮流。近兩三年,內地孕婦在港產子的數目持續在三、四萬之間。

現在問題來了,首先是香港的公營醫療設備實在負擔不起,後來本地孕婦也投訴找不到醫院牀位分娩。如何堵塞漏洞、阻止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便成為熱門話題︰有些人提出要修改〈基本法〉,也有人促請政府提請人大釋法,現在連特首也認為事態嚴重,提出必須採取嚴厲措施,阻止沒有產前預約登記的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對於以上建議和阻嚇措施,我不想在這裡一一討論,但有意見認為︰香港生育率低,人口又急速老化,現在多了內在孕婦來港產子,正好為香港人口增加「生力軍」,也可加速香港醫療產業的發展。

從人口政策角度看,以上說法不無道理。事實上,如果政府好好規劃,與中央政府緊密聯繫,讓內地孕婦有秩序及按計劃來港產子,並且妥善做足配套措施,如增加醫療設備和訓練醫護人員,情況就不至失控,人口規劃也不會出現這麼多不確定因素。

這樣,要解決問題,如今又有什麼辦法? 具體方案不在這裡談了,但我認為,最重要是改變過往制訂政策時那種過分著重「利益」的態度,或直接一點來說,就是不能凡事只向「錢」看。

我們首先要問︰多了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是否表示香港的人口就會有良好的發展、勞動力就會有增加、人口老化就會減慢?單從數字看,答案似乎是正面的。但我想指出的是︰人口規劃不能單從一堆數字來分析;人口是由「人」組成的,而人不單是一個數字,還有人的本質。如果多了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特別是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就算他們的孩子在香港長大,我想知道的是:他們會對香港有感情嗎? 他們會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有承擔嗎?

我們先來看政府過去推行的新移民政策。2003年,政府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並且引入優才、專才和投資移民等計劃。但政府想的,只是從這些移民身上取得利益,却從來沒有做過什麼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使他們落地生根,不單是名義上的香港居民,而是成為真真正正對香港有承擔、有貢獻的香港人。

為今之計,我認為政府必須在人口政策上改變過往的做法︰在吸納新移民方面,政府的目的,應是培育他們成為對香港有承擔的新一代,所以,必須撇除一切歧視新移民的條例,例如不應要求新移民等待七年才可申請公屋,及新來港成人不可以申請綜援。另外,丈夫是香港人的內地孕婦,應與港人擁有相同的權利,也不應限制她們在港生孩子,因這些孩子不但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也會在香港成長和接受教育,至於男女雙方都不是香港人而來港產子的問題,我認為政府應該檢討現有醫療、教育、房屋等設備,並且計算香港實際可以承擔的數目,並與私營醫療系统磋商,嚴格執行配額制度。不過,政府最重要做的工作,還是有計劃及妥善的協助在港出生的孩子快活地生活及成長。我相信只有這樣,香港才能成為和諧和有活力的社會。

最後,我將於年中退休,到時也會減少參與社會事務。

新的一年開始,祝願你和太太Margaret,女兒Rachel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永新
2012年1月28日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2-01-28&p=1085&e=167006&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