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駐北京香港傳媒人李照興──誰偷走我去 Google 全世界的權利?
標題由編輯所加各位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朋友:
你們好!最近你們都非常關注google撤出中國的事件,甚至為長期居住國內的我,及無數內地網民担心,怕我們會因而跟世界脫節。好多謝大家的關懷,我想告訴大家,國內聰明的網民,仍然會用盡各種方法,翻牆跨壁,在google、twitter、facebook及youtube上繼續自由瀏覽。
事實上,這次google撤出事件,是一次很好的國情教育,讓我們更了解內地民情,它帶給不同背景人士於資訊自由價值觀的衝擊及反思,要比它實際帶來的不方便為大。
為何這樣說?
首先,要理解一下國內的網絡文化。相對於香港,中國網民还是絕對傾向於觀看中文的網址,應用內地中文網絡公司提供的服務。這已是一個普遍的共識:任何在國外流行的網站或網上社交社區,似乎在中國都有了一個山寨版。外國有youtube,中國有土豆。外國有fb,中國有開心網。外國有twitter,中國有微博。外國有google,中國有百度。中國本土的網站服務,基於熟悉中國文化,了解自己的語言及人民口味,依然佔據互聯網流量的絕大部分。這意味著,外來的google,要算是弄出一個叫谷歌的中國版,也會因著水木不服的原因,為了要迎合中國條件的因素,未必一如它在世界各地一樣,在中國發揮它一樣強勢的影响力。亦即說,谷歌的撤退,對中國網民而言,它的實質影响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大。
習慣了翻牆的網民,會繼續翻牆。沒此習慣的人,則一貫地使用著谷歌以外的其他服務。真正受影响的網民,可能比我們想象中少。
但作為一個以資訊自由言論自由作為第一堅持原則的人而言,整個被迫撤出的事件,帶來的思考遠多於日后是否能上google的實際問題。令人真正担心的是:中國正逐步自我封閉,借著建立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國家網絡系統,不顧外邊世界的開明發展與自由標準,來營造一個自我滿足的和諧盛世──而有很多國民,真的相信這是事實,或至少以為這是無所謂,並認同這種自我選擇。
因此,我近期聽到很多觀點,說google以政治把戲掩蓋商業的失敗,說google不守法自然要走,說google在大陸根本沒有什麼人用所以撤與不撤也影响不大──這些論調其實都忽略了核心問題:就是到底誰可給人民判斷,可看什麼不可看什麼?可知道什麼不可知道什麼?如果一個國家告訴人民,某些內容有害,用不同的理由如維持精神文明、保護兒童等各種理由去限制人民閱讀,請你給到公眾一個合理的理由,說服人民。不然的話,就只能把所有資訊活活擺放出來,給人民各取所需,自由討論。讓人民自行去區分选擇。
其實,以上這種言論自由的基礎觀念,已是世界文明地區的社會共識。我每次再重申這些觀點,都覺得自己顯得愚蠢。但可惜,我們有時確實生活在一個愚蠢荒謬的世界。
對抗荒謬,許多人选擇了以同樣荒謬的玩笑去回應。這或者解釋了現在中國的網絡流行文化,到處都充斥著反諷、惡搞、調笑這些風格的反映社會現實的內容。大家似乎都學會用不認真來對待生活,又或者對現在所謂幸福的生活,顯得無比亢奮,並將許多生命價值觀的底線,變得模糊。
現在,每次打上google的字眼時,電腦便把我送回到google.com.hk。好像說,cn的門已關了請走hk通道。就像每次都經由網絡,又回到香港。由是,香港每一次的閃現,又令人更記得她的獨特性,她的對既有價值觀的把持,對言論自由的肯定。而往往正是這個時候,讓我真的懷念香港。生活在內地,人們或者仍可以翻牆跳壁,尋到想要看的自由。不過一個正當的老百姓,為什麼不可享有普普通通看遍天下的權利?而需要担驚受怕頻頻轉換不同手段才可得到文明社會應有的一切?
我們用不用Google?不是重點。我們更在乎的是,誰偷走我去google全世界的權利?
李照興
2010年3月27日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0-03-27&p=1085&e=106206&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