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奧委會會長霍震霆 ---- 支持香港申辦亞運
阿寶:
廣州亞運會今日結束,你亦以3金1銅的成績,成為亞運史上最優秀的單車公路賽選手,為個人、為香港,再一次創造奇跡,寫下傳奇。第16屆亞運會只有短短14日,香港選手就已經留下不少令人感動讚嘆的故事,成就了超乎想像的歷史佳績。
你失而復得的金牌,固然大快人心;但最令大家感動的,還在於一眾運動員所展現的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拚搏精神,以及追求公平競賽、團隊合作的體育精神。隨著李慧詩在比賽首日為港隊先拔頭籌之後,香港隊展開在今屆亞運的神奇之旅。大家今天看到的,是運動員站在頒獎台上的光彩一刻,但可曾想到,在這些獎牌背後,卻是運動員和訓練人員的血汗淚水,當中的辛酸曲折,足以比美電影的感人橋段。
人生如舞台,運動員選擇的舞台,是一個不斷要求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的無盡舞台。要戰勝別人,更先要戰勝自己,既要全力爭取奪標衝線,更要在過程中全力以赴、巧妙部署。技術、能力、意志、情緒控制、臨場應變,都是缺一不可,也不是一句EQ就可形容。就以你勝出的180公里公路賽,在長達4個多小時的賽事中,天堂與地獄,就是取決於最後80米,以及不足1秒的競逐。人生就是如此,只能盡其在我,成其在天,既不應抱怨,也不能奸詐取巧。畢竟,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大家能夠放大胸襟,不斤斤計較眼前利益,爭拗便可化諸無形,社會便可以恢復凝聚。
曾幾何時,在北京奧運舉行之前,即使在奧運聖火傳遞期間,各式各樣的負面消息從未間斷,各種各樣的批評打壓更是此起彼落。即使是在香港協辦奧運馬術和東亞運動會前,也都是批評聲不絕。當然,真金不怕洪爐火,在開幕式之後,輿情即時轉向,換來的是停不了的掌聲和口哨聲,甚至因為主辦成功,而替下一屆的主辦城市擔心。
其實,對於運動員來說,所要求的只是一個可以發揮自我的舞台,是否勞斯萊斯的級數並不重要,關鍵點在於香港有沒有遇難勇進的決心和能力。作為國際經濟都會,如果連舉辦一個亞運會,也擔心財力不足,影響扶貧力度,試問如何面對全球化的競爭?
作為一個運動員,要求的是不斷自我超越,而作為一個城市,則要求不斷自我提升。今天的香港,面對的是被邊緣化甚至被取代的威脅,我們要做的是不怕挑戰、自我提升。奧運會經已帶來一個新北京,世博會亦帶來一個新上海,16屆亞運會一定也帶來一個新廣州,香港正需要一個亞運會或更高層次的體動會去為創造新的城市動力。
國運盛則體育興,全球主要城市都爭相申辦重要的國際體育盛事,目的不在於當中的投資和回報,而是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畢竟,世上從沒穩賺不賠的生意,若只看眼前的帳面利益,怕輸怕損失,連嘗試也不敢,則肯定將會一事無成,而香港的整體競爭力,亦將會在這一點一滴間消失無蹤。明智做法,是有要求、有監察,但要有進取,用合理的價錢和規劃去完成項目。試問,正所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對上一次申辦亞運,已是10年前的事情;而目前追求的,也是13年後的目標;如果有機會也不爭取,則不知如何對自己,或這一代人交代。
阿寶,在頒獎給你時,你說人次可能是最後一屆,我當時很怕你真的從此隱退。我知道,你追求的並不是獎牌,而是參與,而是一個得到社會認同、尊重的舞台。我衷心希望社會大眾能感受到你心中的想法,能認知到只要有一個國際體育盛會,就能開創一個新的傳奇,主辦亞運會,並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強化市民生活和心靈質素的長遠工程,希望你能繼續享受參與運動的樂趣,更希望全港市民都能認知,在金錢以外,大家還需要有心靈建設,這方面的投資,絕不是大白象,而是百年樹人的基石。
香港奧委會會長霍震霆
十一月二十七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