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華兄:
你和我也熱愛中國文化,曾一起遊歷神州大地,都是對國家有情的人。我們一向都主張要推動國民教育,所以先後組成了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和國民教育學會。
我們希望的國民是怎樣的呢,當然是對萬物有情、肯承擔的人:有品格、正直、對自已、對家人、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都有責任感的好公民。
最近香港教育局頒佈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諮詢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看來是質疑的多於欣賞的。我是贊成採用滲透式和以活動形式的方法推行國民教育的,因為推行上較自然,較易為年青人所接受。國民教育是重要的,因為年青人會否對國家有歸屬感、是否瞭解國情、關心國家的發展和需要、為國家而作出貢獻等。有國民素養的人民會為國家的榮辱同歌同泣、團結面對。
回歸後,調查發現年青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數字與年增加,對國家的接納和接觸也日益增加。在一個經歷百多年殖民統治的地方而言,是可以感到欣慰的了。
有校長和老師反映,這個文件推出前事前並沒有與前線教師充份討論、及試行一段時間,容易惹來疑慮。
校方和老師的顧慮包括:1.課時何來:現今的課程已很緊絀;2.是否強來:會被認為是洗腦;3.自己懂嗎?自己也沒有受過國民教育;4.如何引導?很多重大政治事故仍具爭議性;5.如何評估?可能自己也做不來,也不達標,例如自己會站起來大聲說「我很愛自己國家」嗎?6.學生反應:調查結果學生對開設國民教育科的反應也不積極;7.成績久佳:若取得的成績不理想,會否受到怪責?8.過猶不及:若推行得太積極,效果太顯著,會否帶來反效果?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毋須考試,但有評估:包括老師評估、學生互評、家長評估……。如要學生互相評估「有沒有表現出優秀的公民及國民素質?」又例如要求家長評估子女有沒有「提高了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提升了對作為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等。這種評估容易流於主觀。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評估。
香港人是較為含蓄的,不太接受肉麻的表達形式。感情是內心的反應,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不同,等於有人傷心時會大哭,有些人卻不發一言,尤其是男性,若用表情和反應來衡量學生愛國的程度,是危險的。正如漢朝以有孝心的人選拔官吏,結果導致社會上出現大量父母死後,在墳墓守喪十多年及偽裝孝順的人。諮詢文件中有為老師擬定的一個教案「我學會了唱國歌」的教案,在聽唱國歌之後,老師要求學生「站起來,大聲說出其中兩個中華民族的精神。」然後「請大聲說出『我為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高興』」。志華兄,相信你和我都沒有用這種教學模式,因為會將情感教育變成操練和口號化!
理想的國民教育應建基於國家歷史之上,最理想的方法是優化中國歷史科的課程及教與學,可惜忠言逆耳,回歸後有些官員認為中國歷史只是眾多學科其中一科,不比其他科目重要,毋須列為必修,導致現在很多中學都沒有開設中史科,大大削弱國民教育的果效。而現在將國民教育科定為必修,其矛盾實在令人費解!
除有系統認識中國歷史外,也可透實地考察、接觸,認識中國的國情。國民教育的實踐方式,最好是行動,重於說教,盡量安排機會讓學生認識及親近中國,所以我們國民教育學會,著重舉行不同的文化活動.包括考察交流、出版教材,讓師生一起建立家國情懷。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文化的國家如中國,本身已具備眾元素和凝聚力,讓國民對國家有自豪感和親和力。
國民教育固然可以多提國家成就和作為,但也不能不提有欠理想的事物;我們希望給學生的國民教育,不是順民教育。我們要學生有獨立思考,如國內嚴重的貪污問題和做假問題,即使我們不說,學生也會從其他渠道得知,如此會令學生和家長對國民教育的內容視為歌功重德、掩飾過失的「順民教育」了。
多了解國情有利下一代,但切忌功利,須著重情感的建立。華僑及港澳同胞以往都沒有上過甚麼國民教育課,但愛國心一點也不小,即使國家貧弱不振,但自覺與國家有深厚的淵源,會愛惜她,懷念她,為她而付出。
香港人基本上都愛國,對家鄉都滿有感情,都會為國家的成就而興奮、為祖國的災難而難過,也會主動伸出同情及援助之手。試看香港為國家做義工的和捐獻之多,便可見一斑。
同樣重要的,是國家也要「爭氣」,多表達善意,提昇法治、懲治做假、反貪倡廉、扶助弱勢、警剔執法人員的濫權等問題,要不斷改善,真正做到溫總常說的重視誠信和依法治國,那麼年青一代便會信任國家,以國家為榮。
香港回歸後,中央基本上都依照「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及遵守基本法辦事,只要港府有信心地採納民意,做好應做的事,實毋須刻意迎合中央的心意。國民教育應以港情為本,並能為教師、學生、家長所能接受,便是我們追求的德育及國民教育了。
希望當局不要操之過急,要聆聽各方意見,並考慮業界和家長的訴求,作好充分的準備,若整體的意見都認為系統化的教學比滲透式的學習好,要開設國民教育科目的話,也要有足夠的空間,尤其是做好課程的整合、授課和評估的形式、課時的安排、教師的培訓工作等。讓德育及國民教育成為教師樂於教、學生樂於學的科目。
志華兄,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會繼續為國民教育而盡力的!
梁炳華
2011年5月14日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hkletter&d=2011-05-14&p=1085&e=140399&m=episod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