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你來信問明年特首選情如何?這是城中人人熱切討論的話題。現在距離選舉路途尚遠,實在難以作出有效的分析。不過,最近申訴專員揭發的村屋僭建事件,倒引起極大關注,隨時可以發展為新界人和非新界人之間的深層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看來有意競逐特首的人要是能妥善解決這問題,應該大有機會安坐下任特首的寶座。
作為一個歷史工作者,我認為在討論新界人和非新界人的矛盾之前,必須看看新界的歷史。其實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它的歷史源頭就是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在1842年把香港島變為一個殖民地,然後在1860年加上九龍半島。到了1898年,新界也成了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新界的土地面積比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大了十倍以上;連同新界一起歸入香港管轄範圍的水域更比以前大幅度增加四十多倍。單從租借和割讓兩種不同性質的條約看來,新界的歷史就有其獨特之處,不能理所當然的看成香港歷史的伸延部分。
其實新界從1842 年到租借給英國的前夕,仍然保持一種典型的明清社會面貌。新界六百多條村落之中,最大的鄧族早在宋朝已經到來開村定居。其他氏族也陸續在元、明兩代遷入。清代自康熙至嘉慶之間也有不少客籍人氏在此落地生根。這些居民以漁農業、小手工業維生,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他們世世代代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家庭、社會制度承傳下來。即使在英國租借新界之後的幾十年間,新界地方依然保留明清農村的面貌;新界居民依然聚族而居,並且按照傳統風俗舉行一年四季的活動和慶典。不過,戰後幾十年來新界不斷發展,而且開發了好幾個新市鎮,交通幹道四通八達。到了今天,新界的宗族已經無法保持傳統中國宗族社會的外觀。新界族群日復一日向現代化讓步,能夠保留下來的田舍房產愈見凋零,昔日聚族而居的傳統也就愈難維持,整個宗族文化受到重大的衝擊。
今日大多數的香港人是戰後的移民和他們的後代,包括你和我在內。對於我們這些非新界人來說,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根本不存在地域上的差異。因此,當我們看到新界的原居民男丁都能享有「丁權」,馬上覺得這是一種不應該存在的特權,對非新界人不公平。不過,試想想,新界人在清朝的時候本來擁有永久的土地,可以在土地上建屋耕種,過一種他們世世代代都覺得滿意的生活;然後一下子給英國人把土地「租借」去了。結果在「集體官契」的約束之下,所有自己家族自宋代明代以來一直擁有的土地都失去永久擁有的權利,反過來變成向政府租借的土地,租借期一到就要續租。這種事情就算你這一代不愛讀歷史的年輕人都會覺得有違常理,但事實如此。
這種土地註冊和規管的方法雖然是政府強加於新界人頭上的制度,但在租借新界之後的幾十年間似乎相安無事,因為新界沒有因為租借給英國而迅速改變。不過,戰後政府開始規劃新界的發展,新界人開始面對土地利用的種種問題。政府於是和新界原居民達成「丁權」的協議,讓新界原居民的男丁可以享有每人一次行使這種在新界土地上興建興建小型屋宇的權利。這就是今日一般人認為的新界人的特權。
這些問題其實有各種的複雜性,不容易三言兩語說得明白,但可以從簡單的觀念入手。新界人因為1898 年租借新界而被迫加入香港,連帶土地的地權和利用都受到打擊,這種情況值得同情。1997年香港回歸,按道理新界應該回復原來的性質,所有不平等的問題都應該消失。不過,歷史的發展使新界變為城市的伸延部分,現在香港又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新界,新界其實和香港人息息相關。新界人在這發展過程中改變了也改善了生活,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必動輒抬出1898的歷史。因此,我覺得新界人和非新界人都應該放下成見,從歷史中尋求共同解決現行問題的方案,總好過彼此以對立的姿態互不相讓為佳。
話多了,下次你回港詳談吧!祝
學安
智鵬
2011年5月21日
你來信問明年特首選情如何?這是城中人人熱切討論的話題。現在距離選舉路途尚遠,實在難以作出有效的分析。不過,最近申訴專員揭發的村屋僭建事件,倒引起極大關注,隨時可以發展為新界人和非新界人之間的深層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看來有意競逐特首的人要是能妥善解決這問題,應該大有機會安坐下任特首的寶座。
作為一個歷史工作者,我認為在討論新界人和非新界人的矛盾之前,必須看看新界的歷史。其實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它的歷史源頭就是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在1842年把香港島變為一個殖民地,然後在1860年加上九龍半島。到了1898年,新界也成了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新界的土地面積比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大了十倍以上;連同新界一起歸入香港管轄範圍的水域更比以前大幅度增加四十多倍。單從租借和割讓兩種不同性質的條約看來,新界的歷史就有其獨特之處,不能理所當然的看成香港歷史的伸延部分。
其實新界從1842 年到租借給英國的前夕,仍然保持一種典型的明清社會面貌。新界六百多條村落之中,最大的鄧族早在宋朝已經到來開村定居。其他氏族也陸續在元、明兩代遷入。清代自康熙至嘉慶之間也有不少客籍人氏在此落地生根。這些居民以漁農業、小手工業維生,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他們世世代代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家庭、社會制度承傳下來。即使在英國租借新界之後的幾十年間,新界地方依然保留明清農村的面貌;新界居民依然聚族而居,並且按照傳統風俗舉行一年四季的活動和慶典。不過,戰後幾十年來新界不斷發展,而且開發了好幾個新市鎮,交通幹道四通八達。到了今天,新界的宗族已經無法保持傳統中國宗族社會的外觀。新界族群日復一日向現代化讓步,能夠保留下來的田舍房產愈見凋零,昔日聚族而居的傳統也就愈難維持,整個宗族文化受到重大的衝擊。
今日大多數的香港人是戰後的移民和他們的後代,包括你和我在內。對於我們這些非新界人來說,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根本不存在地域上的差異。因此,當我們看到新界的原居民男丁都能享有「丁權」,馬上覺得這是一種不應該存在的特權,對非新界人不公平。不過,試想想,新界人在清朝的時候本來擁有永久的土地,可以在土地上建屋耕種,過一種他們世世代代都覺得滿意的生活;然後一下子給英國人把土地「租借」去了。結果在「集體官契」的約束之下,所有自己家族自宋代明代以來一直擁有的土地都失去永久擁有的權利,反過來變成向政府租借的土地,租借期一到就要續租。這種事情就算你這一代不愛讀歷史的年輕人都會覺得有違常理,但事實如此。
這種土地註冊和規管的方法雖然是政府強加於新界人頭上的制度,但在租借新界之後的幾十年間似乎相安無事,因為新界沒有因為租借給英國而迅速改變。不過,戰後政府開始規劃新界的發展,新界人開始面對土地利用的種種問題。政府於是和新界原居民達成「丁權」的協議,讓新界原居民的男丁可以享有每人一次行使這種在新界土地上興建興建小型屋宇的權利。這就是今日一般人認為的新界人的特權。
這些問題其實有各種的複雜性,不容易三言兩語說得明白,但可以從簡單的觀念入手。新界人因為1898 年租借新界而被迫加入香港,連帶土地的地權和利用都受到打擊,這種情況值得同情。1997年香港回歸,按道理新界應該回復原來的性質,所有不平等的問題都應該消失。不過,歷史的發展使新界變為城市的伸延部分,現在香港又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新界,新界其實和香港人息息相關。新界人在這發展過程中改變了也改善了生活,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必動輒抬出1898的歷史。因此,我覺得新界人和非新界人都應該放下成見,從歷史中尋求共同解決現行問題的方案,總好過彼此以對立的姿態互不相讓為佳。
話多了,下次你回港詳談吧!祝
學安
智鵬
2011年5月21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