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1年6月23日
【明報專訊】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應附上有關該研究的資料,協助報告讀者了解你的研究,而參考書目就是參考資料的其中一部分。
同學可有發現一些研究報告後頁,都會整整齊齊地羅列出研究者曾參考過的資料,不論是文字、影像或網頁資訊,滿有規律的!別以為參考書目只為了裝飾或顯示研究者閱讀的本領而設!其實參考書目既能讓報告讀者立體地了解你的想法,更能協助想進一步理解這研究範疇的人延伸閱讀。
格式有異 原則相同
本篇內容主要談談「參考書目及格式的編寫」,而礙於篇幅所限,筆者無意就不同類型資料的編寫格式各說一遍。但值得關注的是,不同學科對於參考書目的編寫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就如社會學和心理學同屬於人文或社會科學範疇,但兩門學科對於編寫參考書目的格式要求都不同。因此了解參考書目格式背後的一點原則,在編寫書目就更得心應手。
參考書目的格式都在於回答以下問題﹕
- 「誰提及(這資料)的?」 - 資料的作者
- 「(這資料是)什麼時候的說法?」- 提出資料的日期,一般以年份為記
- 「(這資料是)發布於哪裏(文章/影片/網頁)?」- 刋載的文章、書籍、影片或網頁
- 「(這資料是)在哪地方發布?」- 資料出處,如﹕香港?上海?還是台北?
由於通識教育科屬於社會科學科目,因此IES報告的參考書目,應利用同科目的格式,筆者建議同學可選用以下其中一種﹕
1.美國心理學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APA Style
2.美國社會學學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ASA Style
根據過往經驗,大部分同學辛苦完成研習報告後,已不願再花心機編寫參考書目,最終就因為這草草了事的書目部分,讓老師認為同學馬馬虎虎!要知道從內容到分析至結構,都是老師在評核過程中不會忽視的部分。縱使研究所得有多石破天驚,研習成績往往都因這「馬馬虎虎的參考書目」而大打折扣,這真是冤枉啊!
為免出現這種「冤案」,請同學緊記﹕
要寫好參考書目的內容和格式,早應在研習開展時,一邊整理一邊記錄!
如果同學在過去沒有好好記錄,現在已為報告奮鬥,讓筆者送你一句話﹕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知多點﹕結構分明
一般研究報告都有不同部分,有的簡稱為「研究背景」、「資料綜述」等,也有花點心思創作出一個標題如﹕「通識從何來?」。無論研究報告的內容為何,重點都只在於回應你所研究的題目,因此結構分明比創意標題來得更重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